" 「腕道症候群」的臨床症狀如下:病人常抱怨斷斷續續的手指及手掌發麻;有時會有 漲痛的感覺,這種麻的感覺常在睡眠中或剛睡醒時較易發生。 而這些症狀常在手部在做一些重複性的動作時會加劇,例如在編織時,騎摩托車時, 或在釘釘子時;病人常發現把手甩一甩會較舒服。大部份的病人都會說所有的手指都 麻,有些病人會發現前三指麻的較厲害。 有時痛的感覺會傳到手指,前臂或肩膀上。還有一些病人會發現手較無力或遲鈍,更 厲害的話,大拇指的肌肉還會萎縮掉。
「腕道症候群」最常見於一些中年的婦女,或是職業上需重複使用手部動作的人,例 如打字員、操作電腦的人、工廠的裝配員、老師、護士等。慣用手是較常出現症狀的 ,但兩手都有的人也並不少見。
至於為何會產生「腕道症候群」呢?簡單的說,就是正中神經在腕道中受到了壓迫, 而產生了神經機能失調的現象。 打個比方說,正中神經與那些手指的肌腱及其它的結締組織等,好比同住在一屋簷下 的一家人,居處(腕道)雖小,平常倒也相安無事,但是若是其它的分子體積變大時 ,可憐的正中神經就像大家庭中的小媳婦一般,任人欺壓了。而這些「內憂」產生的 原因包括肌腱鞘的肥厚,肌腱發炎,過度使用手部所引起的軟組織腫漲,結締組織的 退化性肥厚等。這些也就是為何某些職業的人容易發生此症狀的原因。 除了這些「內憂」外,「外患」的原因也不少,例如有不正常的組織佔據了腕道的空 間,如骨折癒合後骨塊的增生,腫瘤、痛風的結晶等。 而像懷孕、甲狀腺機能低下、末端肥大症及類澱粉沉積病變的病人,也因為結締組織 的增生及腫漲,較易產生此病變。此外像糖尿病 及其他多發性周邊神經病變的病人, 其神經本身就是「體質較弱」,也容易產生。
在治療方面,一般醫師會建議病人盡量減少手部的活動,最好是戴上護腕,特別是晚 上或睡覺時戴著。 在藥物方面包括一些口服的藥物及局部類固醇注射等。這些保守性療法約可使百分之 六十五的病人得到改善,但若改善的情況不理想或肌肉已出現無力時,則開刀做減壓 手術,為一徹底而極有效的治療。"
Source: Department of Neuorlogy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. 楊智超醫師
當你常常手麻麻時
請不要忽略他的抗議
不要逞強去搬重物
一次拿不了請分批拿
多多照顧自己吧~
腕道症候群 很容易被忽略!
Take care~
- Oct 28 Sun 2007 04:05
晚到症候群之腕道症候群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